教育部推動校園健康照護,打造安全與健康的學習環境
發布日期:3/16/2025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王秉程 整理報導
為了進一步加強校園健康照護,教育部國教署每年提供補助,協助直轄市與縣市政府所屬國中小學完善健康中心的設備。
這些補助專門用於購置急救、健康檢查及傷病處理設施,目的是在緊急情況下,學校能迅速提供必要的醫療處置,降低傷害的影響,保障學生的安全與健康。
提升緊急處理能力,讓學校成為安全的庇護所
以臺南市的麻豆國小為例,學校常見的擦撞傷等小型事故,經常需要冰敷處理。
隨著補助學校購置冰箱,學校能夠自製冰袋,迅速提供冰敷材料,減輕學生受傷後的痛楚並減少傷勢的擴大。
健康中心也購置了骨折固定器,這使得學校能在發生骨折等突發情況時,及時進行穩定處置,防止傷勢惡化。
此外,學校根據「教育部主管各級學校緊急傷病處理準則」,會立即聯絡家長並通知醫療救護系統,確保學生能迅速送醫。
提升健康管理,保障每個學生的健康
新竹縣的錦屏國小則通過補助購置了先進的學生健康資訊管理系統。
這使得學校能夠迅速處理、儲存和檢索學生的健康資料,便於教師和醫護人員分析健康問題,並依此制定健康促進活動,幫助學生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
此外,學校還購置了視力檢查器,這不僅提升了檢查的準確性,也幫助教師及時發現學生的視力問題,並提供家長有效的視力保健建議,必要時進行複檢與後續的醫療追蹤。
打造健康與信任並行的校園環境
教育部國教署表示,這些補助不僅是提升健康中心設施和服務品質,還是對學校在處理緊急傷病時的能力增強。
透過提供更完善的健康照護設施,學校能確保當緊急事件發生時,學生能迅速得到專業的醫療處置,將傷害降至最低。
除了急救處置,這些設備還能促進健康檢查、衛生諮詢和健康教育,讓家長和學生對學校的信任感大大提升。
全面推動健康促進活動,營造健康校園
教育部還強調,除了建設優質的健康中心環境,學校還應積極舉辦各項健康促進活動,提升師生的健康意識。
學校可以結合家庭和社區的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健康照護服務,從而在全體教職員工及學生中營造起良好的健康氛圍,達到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
這些努力不僅讓學校成為學習的場所,也成為了學生健康的守護者,創造了一個更加安全與溫馨的校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