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原住民師資培育,培養未來教育人才
發布日期:2/17/2025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王秉程 整理報導
為了進一步強化原住民師資的來源,並符合《原住民族教育法》第34條的要求。
教育部一直在努力提升原住民師資培訓體系,提供多元的培育管道。
除了保障原住民學生可以修習師資培育課程外,教育部也提供了中小學原住民族語文專長學士後教育學分班獎助金,並補助原住民族師資培育學分班免學分費修習增能課程。
這些措施不僅有助於提升師資素質,還讓學員們能夠專心學習,進一步促進原住民教育的發展。
此外,自109學年度起,教育部已經啟動了分散式公費師資培育管道,並核定各縣市原住民公費生名額,年均約50至70名。
公費生除了需要修習學系課程外,還須根據縣市需求,修習其他專長,並且通過族語中高級認證及修習原住民文化課程,這也讓培訓過程變得更加挑戰性十足。
然而,這些挑戰也正是培養堅韌的原住民教師的過程。
為了進一步提升原住民公費生的培訓效果,並增加他們進入原住民重點學校的機會,教育部推動了「原住民國民小學師資培育公費專班試辦計畫」。
該計畫將從114學年度開始招生,並採用集中式培育模式,整合校內各種資源,為學生提供學業和生活輔導,並協助他們修習各項師資培訓課程。
在這個計畫中,除了提供學術指導,還特別注重族語增能及偏鄉教育,鼓勵學員在畢業後能夠回鄉任教,服務家鄉。
專班的畢業學分涵蓋國民小學師培、偏鄉教育及原住民族文化課程,這不僅減輕了學員的修課負擔。
還能提升他們的多領域包班教學能力,滿足原住民重點學校對師資的需求。
這樣的安排能夠激勵更多的學生參與並完成這項培育計畫,成為優秀的教師,服務社會。
首屆專班招生將由屏東大學教育學系負責,並將於119學年度開始進行分發。
計畫預計招收37名具有中級以上原住民族語言能力的高中畢業生,並優先錄取設籍於各分發縣市的學生。
修習四年學士班課程後,學員將享有公費待遇,包括學雜費減免及生活津貼。
這些經濟援助將有效減輕學生的負擔,使他們能夠專心學習,為未來的教學生涯做好準備。
畢業後,公費生將根據「師資培育公費助學金及分發服務辦法」,被分發至原住民重點學校,並需服務六年。
這樣的計畫不僅有助於提升原住民教育的師資力量,還將為原住民學生提供更多學習的機會,促進社會的整體發展。
當地政府對於這項計畫也給予了積極支持,桃園市、新竹縣、花蓮縣、臺東縣及屏東縣等五個縣市已經報名提出了專班公費生名額,這將有效填補原住民重點學校的師資空缺。
根據需求,這些縣市的師資培訓大學課程將涵蓋排灣族語、阿美族語、布農族語及泰雅族語等四種族語,進一步推動族語文化的傳承。
教育部期望通過這項公費專班計畫,幫助原住民學生順利完成師資培育,並順利進入原住民重點學校任教,發揮他們在教育領域的影響力。
未來,教育部將繼續與各縣市政府及師資培訓大學合作,鼓勵更多有志於教職的原住民學生報考專班,為原住民教育貢獻更多的心力。
這不僅是對教育事業的投資,也是對未來原住民社會的期許。
有關114學年度專班招生資訊,相關網址可參見 屏東大學招生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