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推動「跨領域美感教育卓越領航計畫」,讓學生體驗永續與創意的結合
發布日期:4/22/2025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李翌淳 整理報導
自103年起,教育部推動的「跨領域美感教育卓越領航計畫」致力於提升學生的美感素養與跨領域學習。
藉由將藝術與其他學科結合,讓學生在創作中實踐生活與美感的聯繫。
隨著全球對環境議題的重視逐漸增加,教育現場也積極融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
透過創意引導學生參與環境行動,讓他們體驗自然環境的重要性,並激發學生對永續發展的關注。
海洋環境與資源再利用的創意課程
在這個背景下,連江縣東莒國民小學推出了一個名為「海廢不廢:請編、請坐、請喝茶」的三階段課程。
靈感來自於113年第一屆馬祖國際藝術島展出的《島塑椅》作品,專注於海洋環境問題與資源的再利用。
該課程的設計跨足數學、海洋與綜合領域,旨在喚起學生對海洋廢棄物議題的關注,並實踐「轉廢為美」的永續精神。
從淨灘尋寶到創作實踐
課程的第一階段「淨灘尋寶」,學生實地走訪海岸,親手撿拾海廢物品,如漁網、浮球、光碟和紙板等。
這些看似無用的物品,經過清洗、解結和分類後,成為可以再利用的創作材料。
學生從蒐集到設計,再到製作的過程中,學會重新定義「無用之物」,並開啟他們對資源循環利用的全新想像。
結合數學與創意的手作過程
接下來的「請編」單元,將數學的規律與圓周概念結合編織技巧,學生學會如何利用回收的光碟、紙板和海廢漁線,創作出具有藝術感的作品。
在「請坐」環節,學生設計並完成個人坐墊及杯墊作品。這不僅增強了學生的手眼協調能力和創造力,還讓他們體驗如何將「廢棄」材料轉變為實用的生活物件。
最終的「請喝茶」單元,則是一次師生的創作分享與環境觀察,並討論如何減少海洋廢棄物的產生,透過一場象徵回收與交流的茶會,深化學生對永續生活的理解與實踐。
學生與家長的共鳴
在課程結束後,家長們對學童的作品給予高度評價。
一位家長表示:「看到孩子用海廢創作的作品,亮麗繽紛,真的很難想像這些都是用海廢材料完成的。」
這不僅是對學生創意與努力的認可,也彰顯了美感教育對環境意識的培養。
進一步推動環境與藝術結合的教育理念
教育部表示,環境問題不僅是自然科學的議題,更是當代藝術領域以及全社會關注的重要核心。
透過跨領域的美感課程,教育部期望引導學生將SDGs中的目標,像是負責任消費與生產、氣候行動等內化為日常行動。
讓孩子們在了解和觀察家鄉自然環境的同時,也學會如何用自己的雙手去改變世界。
這樣的課程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實踐永續發展的機會,也為他們未來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結語
此次的美感教育課程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也加深了他們對海洋環境與資源回收的認識。
透過這樣的跨領域課程設計,學生們不僅學會了如何將廢棄物轉化為藝術,還學會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永續的生活方式。
未來,教育部將繼續推動這樣的跨領域美感教育,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成為環保與創意的積極實踐者,並一起邁向更美好、更永續的未來。
更多有關美感教育與永續課程的資訊,請參閱跨領域美感教育計畫網站(https://www.inarts.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