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設計為基礎,創建友善的輔導諮商空間,支持大專院校心理健康
發布日期:4/12/2025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王秉程 整理報導
近年來,校園心理健康問題已逐漸成為教育領域的重要議題,隨著輔導與諮商需求的增加,如何營造一個舒適且友善的心理諮詢環境成為重點。
為了滿足這一需求,教育部於113年啟動了「學美.耕心—大專校院輔導諮商空間改造計畫」。
委託台灣設計研究院,結合空間設計與心理輔導專業,協助大專院校打造支持心理健康的場所。
並已於第一年完成了包括淡江大學、國立虎尾科技大學、文藻外語大學及國立臺東大學等四所學校的改造工程。
改造亮點:打造舒適且具療癒感的輔導空間
虎尾科技大學:提升流暢度與舒適感
在國立虎尾科技大學,改造團隊「十作設計」針對空間的動線與氛圍進行了細緻的優化。
重新劃分了諮商區與辦公區,確保每個空間的獨立性,同時利用視覺設計強化空間的識別度,使學生能更順暢地進入諮商流程。
個別諮商室融合了半戶外自然元素,柔和的中性色調與弧形天花板的設計,降低了空間的壓迫感,增強了舒適度。
文藻外語大學:增強隱私與安全感
文藻外語大學的改造由「暁房子創意設計」團隊負責,他們將諮商室設置在等候區旁,避免了個案穿越辦公區的尷尬感。
牆面選用了溫暖的鵝黃色,搭配綠色植物,營造出柔和而安全的氛圍,有效增強了學生的隱私感和放鬆感。
改造過程中的感言與反思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的張信良校長分享道:「隨著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受到重視,原有的輔導空間無法再滿足學生需求。
經過多次與設計團隊的討論,學校終於擁有了一個既具美學又實用的輔導空間,讓學生在此獲得視覺與心靈上的愉悅體驗。」
文藻外語大學的莊慧玲校長則指出:「此次的空間改造,體現了文藻以學生為核心的教育理念,讓每一位學生在這裡感受到尊重、理解與支持。」
她表示,這樣的改造讓學生在充滿療癒感與質感的環境中,獲得更好的心理輔導體驗。
以設計為載體,營造更友善的心理健康環境
隨著學生面臨的心理健康挑戰越來越多樣化,建立更具親和力與友善度的輔導諮商環境變得格外重要。
本計畫透過將設計與美學導入輔導空間,不僅提升了空間的功能性,還改善了輔導服務的整體過程。
這樣的轉型不僅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安全且溫暖的環境,也激發了他們更多的自我探索與成長。
教育部表示,未來將以此次改造成果作為示範,持續推動各大專院校的輔導空間改造。
並編製一份輔導諮商空間改造指南,幫助更多學校提升心理健康服務的質量。
此舉將為學生創造更安心的成長環境,支持他們在心理與情感上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