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市國中小學生獨立研究競賽成果展:探索創新與知識的精彩之旅
發布日期:4/1/2025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李翌淳 整理報導
臺南市國中小學生獨立研究競賽,已經成功舉辦了12年,每年的獲獎作品都展現出學生們對世界的好奇心以及在教師指導下的勤奮努力。
今年的展覽,從3月26日到5月4日,將於臺南市立圖書館新總館B1兒童知識性讀物區展出來自14所學校的27件優秀作品歡迎市民朋友們前來參觀。
感受這些創新研究背後的無限潛力和熱情。
學生的探索與成長:從生活出發,創造知識
臺南市長黃偉哲表示,這項獨立研究競賽的重要價值在於。
學生們不再只是被動接收知識,而是從自身的生活經驗或興趣出發,主動探索和發現世界。
這不僅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更為他們的未來學習和競爭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透過此次的展覽,我們可以看到學生們如何在教師的指導下,將自己的想法與創新付諸實現,並且分享給更多的人。
研究成果多元:從人文關懷到自然科學的跨領域探索
本次展出的獲獎作品主題多樣,涵蓋了各種領域。
比如,和順國中的張右勳與葉又瑀同學以「『藝』起看看我的『加』鄉—談直加弄圳的藝術共創與再生」為題的研究。
成功引發了人們對家鄉水資源問題的深刻反思,並榮獲國中組人文社會科學類的第一名。
指導教師杜俊興校長表示,這項研究讓學生重新看待家鄉,並且從研究過程中學會了如何實踐和關愛自己的家園。
而在數學與自然科學領域,建興國中和後甲國中的學生也帶來了同樣精彩的作品。
例如,李書宇、陳英真及郭恩淇同學的「化學溶液的光譜樂章」研究,探討了溶液濃度與溫度如何影響光譜變化。
後甲國中的鍾昀璋、林理業及郭丞于同學的「蟲型仿生獸的華麗轉身」,則從工程設計角度出發,研究了仿生技術的應用。
兩組作品分別榮獲國中組數學自然科學類的第一名,顯示出學生們在科學探索中的無限潛力。
從日常生活發現問題,提出創新解決方案
麻豆國小的資優班學生王泰磬、葉睿珊及蔡沛融,關注日常生活中的廚餘問題。
並提出了「『盤』算『味』來,午餐新『煮』意」的研究,旨在提升學生對營養午餐的喜愛度,並成功獲得國小組人文社會科學類的第一名。
他們的研究不僅關注健康問題,還展現了如何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問題並提出實際解決方案。
另外,永福國小的學生黃凱瑞、徐仲廷及蔡宜橋則以「生存者遊戲」為題,分析遊戲的數學規律,最終成功獲得國小組數學自然科學類的第一名。
他們的研究是國小階段最後一次參賽,並為他們的學術旅程劃上了完美的句點。
展覽時間與參觀邀請
這些精彩的研究成果展示了學生們的努力與創新,並且得到了專家評審的一致肯定。
展覽分為兩個階段:國小組展覽將於3月26日至4月13日舉行,國中組展覽則將於4月16日至5月4日展出。
無論是學校師生還是家長朋友們,都可以前來參觀,發現孩子們如何在學習的過程中激發創新、突破思維,並學習如何解決現實世界中的各種問題。
歡迎大家一同來到臺南市立圖書館新總館,共同見證學生們的辛勤付出和創新成果,讓我們一起為這些充滿熱情與智慧的未來科學家和人文學者們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