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魚池琴蛙:守護這個獨特物種的努力與希望
發布日期:3/21/2025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李翌淳 整理報導
在台灣,有一種特殊的青蛙,牠們的鳴聲像是撥動琴弦般的急促「登登登登……」,因此被命名為「豎琴蛙」。
這種青蛙只分布於日本和台灣的少數濕地,而最新的研究顯示,台灣的豎琴蛙族群,經過基因分析和生物學研究後。
已被確認為一個獨立物種——「魚池琴蛙」(Nidirana shyhhuangi),這也意味著原本已經非常稀少的族群數量,將更加需要我們的保護與關注。
台灣魚池琴蛙的獨特性
豎琴蛙原本分布於日本的八重山群島,包括石垣島和西表島,以及台灣南投縣的魚池鄉,特別是在蓮華池和日月潭地區。
根據近期的研究,台灣的豎琴蛙與琉球地區的族群在分子生物學、形態及鳴聲上存在顯著差異,這使得台灣的豎琴蛙被重新命名為「魚池琴蛙」(Nidirana shyhhuangi)。
魚池琴蛙生活在山谷的林間濕地,牠們繁殖時依賴潮濕且鬆軟的土壤來築巢,而蝌蚪的生長則需要穩定且乾淨的水域。
由於牠們對棲息地的要求極為嚴格,魚池琴蛙的分布範圍相當有限。
因此,這些小小的青蛙在自然界中所面對的生存壓力也越來越大。
魚池琴蛙曾經被列入IUCN紅色名錄的瀕危物種,也在台灣的「野生動物保育法」中列為珍貴稀有物種。
如今,牠們面臨著農業污染、人為干擾、森林開發以及氣候變遷等威脅,這些環境因素都讓魚池琴蛙的生存處於危機之中。
保護行動:共築魚池琴蛙的美好未來
為了保護這個珍貴的物種,台北市立動物園積極參與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的瀕危動物保育計畫,並與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合作,進行移地復育。
動物園通過圈養繁殖,成功建立了域外的備援族群,為物種未來的繁衍提供了希望。
同時,農業部林業試驗所蓮華池研究中心與林保署南投分署也在當地進行了棲地的保護與再營造工作。
這些行動不僅是為了保護現有的魚池琴蛙族群,也在為將來再引入新的族群和改善其棲息環境做好充分準備。
春夏的希望:聆聽魚池琴蛙的聲音
每年春夏季節,正是魚池琴蛙的繁殖期。
這時候,雄性青蛙會發出那獨特的求偶鳴叫聲,這也意味著這個物種在努力繁衍新生命。
隨著保育行動的深入,未來我們有更多機會聽到這些珍貴的生命在大自然中奏響的旋律。
在全體保護者的努力下,魚池琴蛙的未來充滿希望。
這不僅是為了保護一個物種,更是為了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並與這些小小的生命共同譜寫一曲和諧的自然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