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師談骨質疏鬆的預防與治療:傳統智慧助力現代健康
發布日期:3/31/2025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李翌淳 整理報導
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與社會的老齡化,骨質疏鬆症已逐漸成為現代社會的重要健康問題之一。
骨質疏鬆不僅使骨骼變得脆弱,增加骨折風險,還影響到日常生活的質量。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標準,當一個人骨密度比年輕成年人低2.5個標準差時,就被診斷為骨質疏鬆症。
這樣的情況常見於年長者,但隨著現代生活方式的變遷,越來越多的中年人也開始面臨骨質疏鬆的威脅。
中醫視角:骨質疏鬆與「骨痿」的關聯
屏東榮總龍泉分院的中醫師陳瑞倫表示,從中醫的角度來看,骨質疏鬆症與「骨痿」有著相似的發病機制。
中醫認為「骨痿」是由於腎精、腎氣虧虛,導致骨髓無法充分滋養骨骼,從而引發骨頭脆弱。
這一觀點出自《素問-痿論》一書,其中提到:骨主身之骨髓⋯⋯腎氣熱,則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發為骨痿。
在中醫的理論中,腎主藏精,精能生髓,髓居於骨中,因此腎精充足對骨骼的健康至關重要。
然而,隨著年齡增長,腎氣和腎精逐漸衰退,這會導致骨髓無法獲得足夠的滋養,骨骼便會變得脆弱,容易受傷。
中醫治療:龜鹿二仙膠的經典配方
對於骨質疏鬆的治療,中醫師陳瑞倫提到,傳統上常使用龜鹿二仙膠這一經典方劑。
龜鹿二仙膠由龜板、鹿角膠等中藥組成,這些藥材在中醫中有著補腎精、益髓養骨的功效。
龜板和鹿角膠被認為有助於填補精髓,促進骨骼的強健,這符合中醫對於骨質疏鬆症的治療理念。
然而,陳瑞倫醫師提醒,在使用這些方劑時,還需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整。
由於龜鹿二仙膠性質偏滋膩,因此適用於消化吸收功能良好的患者。
如果患者存在消化不良等問題,則需要謹慎使用,並在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個性化的調整。
日常保健:腎氣養護與飲食調理
在日常生活中,中醫師建議,可以透過一些簡單的按摩和飲食調理來促進腎氣的健康。
比如,按摩湧泉穴,這是足少陰腎經的起點,位於足底的中央凹陷處。
用手指輕輕按摩這一位置,能夠促進腎氣的運行,達到保健效果。
在飲食方面,陳瑞倫醫師建議,在保持均衡飲食的基礎上,可以適度補充一些鹹味食物,如海帶、紫菜等,這些食物能夠有助於腎的滋養。
此外,黑色食物如黑芝麻、黑豆等,也有助於補充腎精,強化骨骼。
總結
骨質疏鬆症的防治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除了藉助藥物治療,還需通過日常的保健來加強腎氣、腎精的養護。
中醫通過龜鹿二仙膠等經典療法,提供了另一種治療選擇,幫助患者從根本上改善骨質疏鬆的狀況。
隨著生活方式的改善與科學技術的發展,更多人可以在中醫的指導下,維護骨骼健康,享受更加充實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