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後,如何用調解化解紛爭?高雄市提供快速、免費的解決途徑!
發布日期:4/20/2025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李翌淳 整理報導
一場看似輕微的交通擦撞,可能引發激烈的爭執甚至進一步進入司法訴訟。
但事實上,若能了解更多的解決途徑,結果往往會有不同的轉變。
許多人在發生交通事故後,除了面對醫療救護和車輛修復問題外,最困擾的往往是如何處理後續的賠償與責任分擔。
許多人誤以為必須透過司法訴訟才能解決爭議,然而,實際上並不需要急於上法院,還有更簡便、更快速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交通事故調解:政府提供的免費法律服務
根據高雄市113年的交通事故傷害及毀損案件統計,約80%的案件成功達成調解,且隨著時間推移,成功率逐年提高。
這意味著,大多數的交通事故爭議不必立刻進入司法程序,民眾不必在事故發生後立刻提告或進行激烈爭執。
高雄市政府提供的「交通事故調解制度」,是一個免費、快速且具有法律效力的服務,能幫助雙方在公正且客觀的情形下達成和解。
調解制度的運作方式
即使當事人已經提出訴訟,法院通常也會建議或要求雙方先進行調解。
調解由各區的調解委員會主持,委員們具備專業和中立的立場,協助雙方溝通並釐清事實與責任。
調解過程通常不需負擔訴訟費用,且在1至2個月內就能完成,快速解決爭議。
調解成功後,所達成的協議具有正式的法律效力,可作為保險理賠的依據。
如果對方未履行協議內容,當事人還可以向法院請求強制執行,從而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
如何申請調解?
如果您的交通事故涉及傷害,警方除了現場處理外,還能協助您申請調解。
只要是涉及傷害的交通事故,調解委員會將依事故發生地進行調解。
民眾只需要在向事故處理單位申請資料的同時,向員警提出調解需求,警方便會協助轉介並提供事故資料給調解委員會。
這樣能讓調解委員事先了解事故情況,並優化後續的調解過程,使整個處理流程更加順暢。
專家建議:保持冷靜,善用調解機制
高雄市警察局交通大隊長黃元民表示,發生交通事故後,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靜、立即報警並蒐集證據。
除了這些基本的應對措施,善用交通事故調解機制,透過對話與協商達成共識,能有效減少訴訟衝突,降低經濟和時間上的成本,並確保雙方的權益。
化解紛爭的關鍵,往往是從一場平和的對話開始。
高雄市的交通事故調解服務不僅是一項便民措施,也是一個幫助市民減少衝突、促進社會和諧的有效工具。
讓我們在面對交通事故時,不僅專注於解決眼前的問題,也能讓這些挑戰成為促進理解與合作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