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積極推動綠色交通與智慧充電基礎設施,邁向低碳宜居城市
發布日期:4/22/2025
新聞視界時報 記者 張儷寶 整理報導
為了配合《淨零碳排自治條例》的政策,臺北市政府交通局正積極推動綠色交通的發展,並依據交通部的補助計畫,打造更完善的電動車充電環境。
根據自治條例第17條的規定,市政府應普遍設置電動車充(換)電系統,並優先在公有建築物設置。
至今,臺北市公有停車場的充電樁已達1,276座,成為全國最多,顯示市府在實現淨零碳排政策上所做的努力。
臺北市的綠色交通發展與政策推動
近年來,臺北市政府積極推動綠色交通政策,通過政策與基礎設施的優化,加速都市轉型,努力將臺北建設成一個環保、智慧、且永續的城市。
交通局特別強調,在公共運輸與私人運具管理兩大領域中,市府積極推行淨零碳排政策。
並以「宜居城市」為目標,透過綠能交通與智慧基礎設施,讓市民享有便捷且低碳的生活方式。
公私協力,優化充電基礎設施
臺北市政府積極與各界產業夥伴合作,優化公有停車場的充電設施,並努力推動更便捷的綠色交通。
至今,臺北市已擁有約24,000輛電動汽車,這些車輛每年能減少54,000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
這相當於節省了139.53座大安森林公園每年吸收的碳排量(每座大安森林公園年吸碳量為387公噸)。
這不僅有助於降低污染,也為市民提供了更乾淨、更健康的生活環境。
EVOASIS智能充電樁,提升使用便捷性
為了進一步提升電動車主的充電體驗,EVOASIS引入了「AC隨插即充」技術。
讓車主不需要額外操作,即可輕鬆完成充電過程,提供直覺且便捷的使用體驗。
同時,EVOASIS的智能充電樁整合了能源管理系統(EMS)。
能夠優化電力調度和負載平衡,確保充電過程高效且穩定,提升了整體能源的使用效率。
這項創新技術將進一步促進臺北市在智慧科技與永續發展方面的進步。
目標與未來展望
在《114年施政報告》中,市政府提出了「宜居城市」的發展目標,並計劃在2024年底之前,將全市的充電樁數量提升至1,600座。
這項目標的實現將進一步優化臺北市的綠能基礎設施,並為市民提供更多的充電選擇與便利。
未來,臺北市政府將繼續攜手業界夥伴,擴展智慧充電網絡,推動綠能與智慧交通的融合。
市府將不斷完善城市的低碳基礎設施,提升市民生活的便利性,並致力於打造一個更加宜居、低碳、永續的都市環境。